文森特·威廉·梵·高(1853-1890)股民钱包,中文又称"梵高",荷兰后印象派画家。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,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,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,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。
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牧师家庭,他的叔伯辈经营的古庇尔画廊在当时欧洲也是非常有名气。从梵高的家世我们能够看到,梵高一出生就带有非常好的艺术基因,也同时继承了父亲作为神职人员的慈悲胸怀,这为他后来走上艺术道路起到了非常中意作用。
年轻的梵高最开始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个艺术家,而是希望成为一名神职人员,可以让更多人从圣经中获得救赎。然而一腔热血的他报考了神学院却没有能够通过考试,不能够获得牧师的任职。但是他获得了去博里纳日矿区作为临时牧师传教的机会。
梵高作品
然而在矿区梵高看见那么多的工人每天下矿早出晚归,而生活物资却完全得不到保障,甚至由于没有足够的药物许多人都病死在房间。这一刻梵高清晰地意识到,只靠每周一次的诵读经文完全不能够让人们得到救赎。他把自己的事物分给工人们,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给病人休息,甚至自己亲自下矿和工人们一起上工,梵高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给予工人们救赎。
直到一天教会来到矿区视察牧师传教情况,看到梵高灰头土脸哪里还有半点牧师的模样,认为梵高已经玷污了神灵,将梵高开除了。
梵高作品
失去牧师职位的梵高非常失落,他认为自己甚至连牧师都做不好,真是失败呢。在这一刻,他的弟弟提奥,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,提奥当时继承了梵高叔伯的画廊,做艺术品贸易,提奥把梵高接到了巴黎蒙马特区。
梵高自画像股民钱包
来到了巴黎的梵高,终于接触到了绘画,而当时的点彩派大师修拉正是他们的邻居。梵高向修拉和其他优秀艺术家学习了油画技法,真正开始了油画创作,梵高终于找到了能够救赎自己的道路。
梵高《夜晚的咖啡馆》1888年
然而,梵高认为巴黎的艺术氛围不够纯粹,充满了太多的人情世故,他决定独自前往南方的阿尔。到了阿尔,梵高看到了最朴素的人民,听见了大自然的呼吸,他认为这里才是真正艺术的天堂,在这里他画下了《夜晚的咖啡馆》《夜晚露天的咖啡座》等作品。他开始写信给所有他认识的艺术家,但是没有人给他回信,没有人愿意相信梵高。只有高更,他来到了阿尔同梵高一起生活,创作。
梵高《向日葵》1888年8月
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,梵高充满热情地创作出了《向日葵》系列,用来装饰为高更准备的房间,甚至亲手为高更做了一个木质凳子。然而这一时期的梵高躁郁症已经开始发病,他的精神开始有时候出现异常,这让高更非常担心梵高,有些害怕梵高,故意晚上很晚甚至不回家。高更的异常更加触动了梵高脆弱的神经,在一天夜晚,梵高终于爆发了,为了挽回高更,又或者是为了对抗发病时候的幻觉,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。而这这一举动却彻底将高更吓跑了。
梵高《高更的房间》1889年
出现自残行为的梵高不仅吓跑了高更,也让周围的居民没有安全感,居民梦联名将梵高送到了精神病院,强制让梵高接受治疗。梵高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精神已经开始出问题了,然而却没有任何人理解他,可以帮助他。
梵高《夜晚露天的咖啡座》1888年
在精神病院里,医生发现了当梵高拿起画笔画画时,似乎能够完全拜托病痛的折磨,于是时常为梵高带来画笔,颜料,画布等。在精神病院的两年时间里,梵高创作了2000余张作品,其中也包括了《星月夜》,《自画像》系列等流传千古的名作。
梵高《自画像》1889年
终究精神病院也不能让梵高得到治愈,梵高最后走出了精神病院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梵高来到一片麦田写生,画下了《麦田上的群鸦》后开枪自杀。
《麦田上的群鸦》梵高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 1890年7月
《麦田上的群鸦》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·威廉·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画,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。通常的解释是,这幅画是以黑暗,严酷的天空显示了梵高的精神状态的困扰,与徘徊不决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种途径,与黑色乌鸦架空的预示死亡迹象。画家写道,他曾在三幅画里画过瓦兹河畔欧韦大片的麦田与多事之秋的天空。
人们普遍认为,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,用左轮手枪朝自己开枪后回家。他躺在床上两天后死去,当时他的弟弟提奥在他的身边。
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,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,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,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,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,空气似乎也凝固了,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、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、反抗感和不安感。画面极度骚动,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,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
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,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。在祥和的麦田追求不到宁静,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,飘过了久蓄心中死亡的影子,化作无尽的乌鸦,引着梵高飞向他的蓝天,追向无限光明。就在第二天,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。
文章来源 大康未来美学股民钱包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